然而三十多年来中国已发生了衣、食、住、行生活要素的巨变,并拥有了提高生活品质、延长健康生命的需求与能力,更全面、前卫的家庭清洁体系在中国既拥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也可成为改善国计民生之必需。
神华国华广投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朱春华5月26日表示,该厂是广西首座超低排放火力发电厂通过构筑以集中供热、综合利用为主的区域循环经济开发模式,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和产业开发。
在施工期间,对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进行总体策划。对扬尘、废气、废水、废固、噪音等进行控制,施工管理标准化、全封闭化,将现场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为了有效保护环境,我们厂先后投入近1亿元。此外,经该公司实施集中供热以来,鹿寨经济开发区内原有的29台小锅炉已被关停,每年可节约标煤92000吨、减排二氧化碳177000吨、烟尘4708吨、二氧化硫2289吨。但开采完后,该公司投入约700万元,对爆破后形成的边坡进行生态还原治理,种植草木进行绿化,绿化面积约18000平方米。
其介绍,为了有效保护环境,该公司项目按照超低排放标准建设,增加湿式除尘器、低温省煤器等节能环保设施,共投入9783万元。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正是我们公司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而上海之所以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严控排放,大幅收紧地方的排放标准,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对于按照企业实际排放量按比例削减分配总量减排任务的做法,该工程师表示,确实有些鞭打快牛的效果,会导致做得好得企业,以及较早开始上措施减排的企业吃一些亏。在推动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于2016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创新。改革推进,换发国家版排污许可证2017年6月5日,第一张国家版排污许可证的发证仪式上,当地媒体发现,新版的火电厂排污许可证中,还创新增设了对石膏雨和有色烟羽的技术要求,不仅要管住浓度、总量这些结果,还注重过程管理,将原辅材料的控制要求、污染防治设施(含自动监测设施)的主要操作规程,以及环评规定的其他要求等列入了管理要求。
该工程师说,前几年,上海市的总量减排任务圆满完成了,但是大家并没有看到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三年前,改善环境质量迎来硬要求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一位长期从事环保工作的工程师告诉中国排污许可,上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重工业基地,单位面积的污染物排放量比北京等地更大。
除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之外,作为PM2.5重要前体物的挥发性有机物也纳入了总量管理,在此基础上推动各排污企业新建和改造污染治理设施及监测设施。据上海市环保局总量控制处副处长沈亦龙介绍,该条例明确赋予排污许可证的载明要求以法律约束力。环保部门给环统的企业分减排指标,加强监管,重点企业的达标排放都基本没有问题了,总量也快减不下去了,效果却并没有呈现出来,有的污染物数据还在反弹。另一方面,还需要把特殊的地方排放标准和多于国家要求的环境管理要求写入新版许可证,在表单中找到合适的位置,设定合适的格式填写下来,录入国家统一的许可证信息平台。
上海市的总量减排改革,其核心是建立起企事业单位的总量减排制度,基本思路是以现有固定源以达标前提下的上年度实际排放量为基础,根据当地政府确定的年度减排目标,核定首年度和分年度的许可排放量。于是上海就被调度提醒了,但是在当地一些特别重视环保工作的政府官员的眼里,这相当于是被约谈了。按照当地多家媒体的报道,这是拉开了上海史上最严的排污准入机制的序幕。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技术细节需要打通,因此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膨胀,上海市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与民众的期待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污染治理的任务依然紧迫。国家版的许可证改革是一项固定污染源基础制度的改革,基于此,新版的排污许可证对产污、治污、排污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对与污染物相关的生产设施的管理要求特别细致。
市领导也这样要求环保局你不要给我说减了多少的大数字,我就看PM2.5的浓度是升高了还是下降了,居民的投诉电话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目前上海PM2.5的年均浓度虽然比北方重点地区要低,但不可否认,上海有着更为有利的地理和气象条件,大气污染物扩散起来较快。
地方环保部门可以根据实际的环境管理需要,与企业协商更为严格的排放要求,企业也可以主动申请以严于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来排放污染物,或者双方对尚未纳入标准管理的污染物进行排放约定。也开始改革总量减排制度,出台《上海市主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开始尝试着用加严许可要求的方法控制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相关的地方立法和标准制定工作也提上了日程。如果空气污染指数见长,环保局就要给个说法。相关技术人员告诉中国排污许可,先行先试的上海版许可证的名字是主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主要还是实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的一个手段,首先,管理的目标是纳入总量控制的几种主要污染物。其次,过程管理的要求也比较少。质量反弹,污染治理快马加鞭当2015年初气十条迎来第一年的盘点时,上海市在重点区域中率先完成了2014年度的考核目标。
但是由于减排压力确实巨大,在环境质量改善的死命令和急迫要求面前,这样的超常规手段确实显得迫不得已,而且也得到了上海市内纳入主要污染物排污许可管理的重点企业的理解和配合。2014年,环保部与上海市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到2017年,PM2.5的年均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20%。
另外,为了实现排污许可的一证式综合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将企业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权限划归给了环保部门。这时候,环保部已经建立了环境预警制度,每季度调度一次,对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的省及时提醒。
为了进一步落实企业作为排污者的主体责任,也为排污许可证与环境质量相挂钩,实现一企一证留出接口,《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还规定了上海市推行环境污染防治协议制度,环保部门可以与相关排污单位签订污染防治协议,明确污染物排放要求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并通过地方立法,先行先试的探索固定污染源管理制度的改革途径。
可是,上海市的环保人很快迎来了一盆冷水2015年第一季度的情况不容乐观,比起2014年同期,污染物浓度不降反升。其实,媒体看到的史上最严,无论是严格的排放标准还是紧紧卡住喉咙的排放总量限制,都只是呈现在排污许可证副本上的,依据地方法规相关企业必须达到的排放要求。全年优良天数占比75.4%,已经超额完成了气十条的阶段性任务。根据条例,排污许可证应当载明允许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浓度、总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以及相关环境管理要求等内容。
这就意味着,除了排放标准和总量指标的法定硬要求之外,凡是载入排污许可证的排放限制要求和管理要求,都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必须执行。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载明的要求排放污染物
单以雄安新区为例,水环境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两个领域的未来市场空间都将达到千亿以上,仅针对白洋淀的调水、黑臭水体整治和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等措施统计,未来的市场空间可达到1000亿以上。机遇三:京津冀地区排放标准不断提高、机遇和挑战并存在陈市长强势环保的思路下,京津冀控制污染排放将持续加码,排污许可证制度将加速推进。
生态保护方面:海河水系协同保护、饮用水源地安全保护、水库生态小流域保护、河湖综合整治方面存在2000多亿市场空间,这些将给区域内的环保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另一方面,排放标准的提升将会推动环境产业服务进一步提升,对于深入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运营,推行清洁生产等工作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未来的相关企业受益很大。
笔者在此不再重述陈市长对环境治理的卓越政绩,单从产业方面,谈谈陈吉宁由环保部长调任北京市长将会带来哪些动力和机遇。机遇一:京津冀区域环境治理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有望进一步提升陈市长是一个十分注重市场化的官员和学者。近期环保部已发布的《关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就对2+26个城市现有企业和新建项目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执行时间和执行要求进行更为严格的规定。在其留学时期,陈市长常与英国的各式企业密切交流。
在这个制度下,监管将更趋严格、更趋精准,对环保行业更为有利。据E20研究院预计,供水方面:引滦入津、引黄入冀补淀、南水北调等大堆工程设施的部署,未来有近700亿市场空间待释放。
当前京津冀地区的环保产业化还不是很活跃,陈市长的理念和对环境产业的预判将会大大推动环保产业市场化发展。导读:近日,中央任命陈吉宁为北京市副市长、代理市长之职,充分说明了北京环保问题的重要性。
在陈市长的主导下,京津冀区域的排污企业和治污企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京津冀环保局工作的展开将会更快提上日程,环境治理工作将更为有效地落地,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向绿色环保领域。